在进入美联储时,米兰仍保留着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头衔。
今年9月,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FOMC)议息会议出现了11:1的投票结果。
唯一一位对降息25个基点持有异议的,是刚刚履职仅一天的理事米兰(Stephen Miran)。他更为激进地主张应一次性降息50个基点。
不到一周后,米兰于9月22日现身纽约希尔顿中城区的经济俱乐部,公开承认自己在货币政策立场上与其他FOMC成员存在分歧。他明确提出,适当的联邦基金利率应在2%左右,这几乎比当前政策水平低了2个百分点。
更引发争议的是,米兰在进入美联储履职的同时,仍保留着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CEA)主席的职务,只是暂时休假且不领取薪酬。这一安排进一步引发了外界对于特朗普政府可能借此对美联储的独立性施加不当影响的担忧。
米兰秉持怎样的经济理念?他坚称当前利率过高,究竟是出于对经济现实的判断,还是隐藏着某种政治议程?他独树一帜的“异见者”身份又将为美联储带来怎样的冲击?
从华尔街到华盛顿
1983年,米兰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洛克兰郡,他的父母都是美国社会保障管理局的公职人员。米兰称,他的父母对政策抱有浓厚兴趣,他因此也从小深受这种氛围的感染。
2000年代初,他进入波士顿大学就读,最初主修生物化学。但他“在实验室里表现并不出色”,因此将学术兴趣转向经济学,并辅修了哲学。在此过程中,他深受18世纪苏格兰经济学家休谟(David Hume)怀疑主义思想的启发。米兰表示,休谟教会他如何提出“那些令人难以回答的问题”。
在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期间,他师承曾于里根政府时期担任CEA主席的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米兰回忆道,费尔德斯坦常提醒他要更有条理地组织信息,让那些不愿陷入技术细节的人也能理解内容。他解释称:“我应该假装自己是在跟一位参议员交谈,而对方在想:‘我为什么要关心这个?’”
2010年从哈佛毕业后,米兰进入金融行业。在荷花池资本管理公司担任分析师期间,他经历了一次“顿悟时刻”。“货币市场有点像‘狂野西部’,各种本不该发生的现象层出不穷。某些国家的货币受到严格管控,导致市场以扭曲的方式运行,”他称,正是那时,他意识到全球贸易体系正在某种程度上压制美国的繁荣,并夺走本土就业机会。此后,他加入富达投资,并最终在索瓦纳姆资本公司升至宏观主管。
2020年4月,他出任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麾下的高级顾问,开始涉足政界。在随后的11个月中,米兰参与了包括《CARES法案》在内的2.2万亿美元疫情救助与经济安全计划的制定工作。拜登赢得大选后,米兰与财政部的同事卡茨(Dan Katz)共同创立了一家宏观对冲基金。
直至2023年春天,他选择离开商界,加入倡导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智库曼哈顿研究所。在接下来的18个月里,他撰写了33篇文章,其中多篇同时发表于主流财经媒体。
其中,一篇题为《脆弱与稳健的再工业化》的文章,引起了特朗普经济政策团队的注意,尤其打动了未来的财政部长贝森特。
“怪异而自恋”的经济学思想
在这篇文章中,米兰倡导推行一种新的“产业政策”,核心目标在于推动制造业与就业岗位在全球化浪潮中“回流”与“再本土化”。为实现这一转型,他主张将关税壁垒作为主要政策工具。但米兰并不建议一次性大幅加征关税,而是认为采取“逐步递增”式的关税策略,并配合清晰的路线指引,明确列出未来触发进一步加税的具体条件。
在特朗普赢得大选后,米兰发表了他最具影响力的文章《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这也是所谓“海湖庄园协议”的出处。文中,他提出可通过压低美元汇率以扩大美国出口、抑制进口,从而缩小巨额贸易逆差。不过,他也承认让美元主动贬值在实践中难以推行,转而提出另一项替代方案:利用美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强势地位,向贸易伙伴索取“补偿”,以作为接受美元高估现状的交换,而逐个谈判的差别化关税正是执行这一策略的工具。
这一构想成为了特朗普经济团队的“蓝图”。2025年1月,米兰被任命为CEA主席,负责推动关税策略设计。进入美联储后,他进一步将这一逻辑与货币政策相衔接。
在经济俱乐部的演讲中,米兰表示,当前美联储货币政策过于紧缩、应大幅降息,作为关键论证,他称,关税政策将通过削减财政赤字与增强信贷供给,大幅增加国内可贷资金规模,从而压低中性利率(r*)达0.7个百分点。
一位特朗普政府高级官员称,米兰“在政府中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与话语权”。白宫内外同僚还普遍认为,相较于白宫贸易和制造业高级顾问纳瓦罗,米兰是更具说服力的特朗普经济政策发言人。尽管纳瓦罗立场鲜明,但有时显得过于极端和意识形态化;而米兰则更善于以政治家的方式阐述观点,并援引研究与分析为其立场提供支撑。
经济学界的批评声则不绝于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表示,米兰可能被解读为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某种知识性背书,但这种行为无异于给特朗普主义的国际经济政策“洗白”。他还称,米兰那些“混乱”的观点并非真能左右实际政策,特朗普团队不过是在借用其分析为既定政策张目。
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则将米兰的“海湖庄园协议”斥为“一个怪异而自恋的不实用的东西,而非其他国家能接受的严肃政策方案”。
伦敦大学学院政策实验室名誉实践教授贾尔斯(Chris Giles)也表示,米兰的策略更像是在遴选最“好看”的数据装入自己的政策篮子,再掺入几分“巫术经济学”与随意的假设,最终拼凑出一套“超酷”的全新货币政策框架。
美联储的异见者与外来人
美联储在其历史传统中,始终强调集体共识与渐进主义,而非公开的异见或剧烈的结构性变革。正如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在提名听证会上承诺:“唯有在能够形成共识的情况下,我才会建议采取进一步行动。”他还在2004年一场演讲中承认:“美联储在其历史上追求渐进主义的程度是一个有趣的课题。”
然而,米兰却打破这一传统,公开提出异见,并希望推行一套更为迅速、彻底的改革议程。
在与卡茨合著的《改革美联储治理以实现更好的货币政策结果》一文中,米兰系统阐述了对美联储治理结构的改革主张。他认为,当前美联储的体制设计(例如长达14年的固定任期与过度的独立性保障)已导致“群体思维”(groupthink)滋生,并使该机构逐渐脱离民主监督的约束。
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明确授权总统可随时解雇美联储主席及理事成员;将理事任期从14年缩短至8年,同时在任期结束后的四年内,禁止理事进入行政部门任职,以此关闭“旋转门”。在决策机制上,他主张扩大投票权范围,将FOMC现有的7名理事加5名轮替储备银行行长(其中纽约联储永久拥有投票权)的结构,改为全部12家储备银行行长在每次会议均享有投票权,鼓励更多异议与区域视角的注入。此外,他还建议将美联储纳入常规的国会拨款程序,从而让立法机构对其预算行使控制权。
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前桥水基金首席投资战略师帕特森(Rebecca Patterson)评论称:“在过去近30年里,我从未记得有任何时候,任何美联储理事或储备银行行长推动过如此大的改革。”
同时,作为白宫CEA的主席,米兰仍属特朗普政府的员工。联邦金融分析公司管理合伙人佩特鲁(Karen Petrou)认为,米兰将毫不遮掩地“反映总统的观点”,并带来一个“更具政治性的美联储”。胡佛研究所研究员科克伦(John Cochrane)也担忧道:“将美联储官员置于总统的直接控制之下,似乎意味着更深入的政治干预。”
对此,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面对关于米兰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时回避了回答,并重申美联储成员致力于保持政治独立。“我们坚决致力于维护我们的独立性,”鲍威尔表示,“除此之外,我没有其他要分享的。”
本文来自作者[乐安]投稿,不代表发展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stcode.vip/txbk/202510-5185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发展号的签约作者“乐安”!
希望本篇文章《史蒂芬·米兰:美联储里来自“白宫的人”|全球人物》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发展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 在进入美联储时,米兰仍保留着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头衔。 今年9月,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FOMC)议息会议出现了11:1的投票结果。 唯一一位对降息25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