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凤凰WEEKLY 凯斯
编辑|闫如意
办公室里最资深旅游达人老G,今年终于倦了。
在经历了自驾游在高速堵车6小时、去景点被堵在山上动弹不得2小时、景区接驳压力过载差点在景区内滞留过夜,以及连续5天7点起床全家人精疲力尽差点断亲以后。
这个黄金周,老G对出游的诉求只剩下了9个字:
“风景好,能躺着,不要挤。”
当一个人对旅行的掌控欲降至冰点,“面朝大海,秋暖花开”的松弛海岛游,便自然进入了他的视线。
老G今年就打算选个岛屿度假。
国内的也行,东南亚的也好,飞到地球另一端也不是不可以。
反正都是“阳光、沙滩、海浪和仙人掌”,反正都是把自己从都市生活里主动流放。
然而简单一查,老G却发现:
海岛游看似美好,坑却一个比一个深。
海岛旅游三件套,下水、平躺与拍照
俗话说,地球上的海岛的形状有千百种,但人类通过旅游来消费它们的方式却大抵相同。
不论你玩的,是一天之内乘船往返于多个岛屿的“跳岛”,还是几天就在一个岛上作chill状的“躺岛”,面对沙滩海浪,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不外乎——
下水、平躺与拍照。
下水,就是下海出航,在假日里进行一系列水上项目。
这里面的基础款,是在岛上划出的海上浴场里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或是玩玩摩托艇香蕉船这样略带刺激性的项目。
而进阶活动,便自然是戴上装备在潜水教练或是同好的陪伴下,进入四大洋各有特色的海底世界:
巴厘岛岸潜看美国沉船,苏梅涛岛水下看珊瑚礁,马尔代夫夜潜看浮游生物,斯米兰群岛偶遇海龟......
甚至如果时间足够充裕,一趟海岛之旅单独花个几天时间和几千块钱考个潜水证,也不失为一种中产专属的、又卷又放松的假期使用方式。
与之相对,如果你对大海的态度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或者就是单纯在假日里懒得动弹。
那松弛的海岛玩法,便是平躺。
在岛上挑个度假酒店或是设施更完善的度假村,舒舒服服地晒几天太阳,做几次SPA或冥想,再大餐几顿能被冠以新鲜之名的海鲜,或是几顿挂有咖喱或冬阴前缀的美食。
偶尔想出门了,那就骑上租来的小电瓶,在日落时沿着海岸线随便遛上几公里——虽然也是在一个小世界转圈,但可比坐游轮要自由多了。
而不论你和家人是喜动还是好静,拍照出片,都是一场海岛游不得不品的重要一环。
毕竟你当初,也是被社媒那些所谓的“果冻海”、“桨板日落”、“xx之镜”吸引来的,也希望能用一个朋友圈九宫图来给美好的假期收个尾。
然而,就和如今所有的景点都存在“照骗”一样,海岛游也是如此——
选错了岛屿,来错了时间,你的买家秀就会和卖家秀天差地别:
来之前,你期待的是社媒上蔚蓝高饱和的珊瑚海,想和海里多巴胺配色的生物们共舞。
而在一个阴天真正下海之后,你发现自己仿佛潜入了一锅带着海腥味的米汤,在浑浊的海水里看不清方向。
之前期待的那些海洋生物,似乎也因为黄金周放了假,全都藏了起来,只剩下一些小虾和海带。照片洗出来,感觉自己在看一碗高汤馄饨。
与之类似,沙滩松弛或是日落倩影的照片,也大多需要天公的持续性作美。
要是功课没做,摊上了雨季上岛,那想象中的温暖与懒洋洋,便自然会被一副“地狱绘卷”所取代——
旅客一整天都被困在岛上的酒店里,外面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氛围很容易就会转为“孤岛凶案”。
甚至,哪怕你去海岛的唯一目的仅仅是吃,如果没有提前给自己的胃做好攻略,那么也可能会瞬间被海螺、椰子鸡、青口贝或者冬阴功里的某种香料所击倒,让来之不易的黄金周被食物中毒毁掉。
所以,海岛游可以是chill的,但规划一场海岛游却很难chill起来。
虽然岛上的生活很简单,要么上桌吃饭要么下水看鱼,但若是在出行前没有对天气、水文、基建乃至自己的肠胃菌群做调研,那踩坑便一点儿也不稀奇了。
也难怪同一个岛屿,有人度假结束后悔不迭,有人却玩成了“第二故乡”。
而在这无数的踩坑与避坑之间,喜爱离岸上岛的旅客们,也逐渐总结出了一条经典的海岛游鄙视链。
海岛游,从“带娃挖沙”到“自我实现”?
说是鄙视链,但其实大部分海岛之间的差异并不算大。
而所谓的“孰优孰劣”,其实仅仅取决于出行者钱包的厚度,以及要前往该岛所要付出的精力。
位于海岛游青铜段位的,是国内沿海的诸岛:
舟山东极,平潭湄洲,南澳涠洲,南麂四礵......
这些目的地,主打的就是一个方便与性价比。
对外宣传基本也都是“小垦丁”、“小希腊”、“东方小荷兰”、“人间塞尔达”之类的平替名号。
要的就是不必走太远,你就能看到足够的美景,享受到国际海岛的乐趣。
甚至若是住得足够近,你周末就能带娃去海边挖沙,在日落后看被誉为海上极光的“蓝眼泪”,与巨大的海上风车合影留念。
但因为诸岛有相当一部分都不在热带,其基础旅游设施不少也是近两年才开始完善,所以在下水和躺平的体验上,确实稍显逊色。
再往上,便是海岛游的“样板间”——东南亚诸岛。
这些岛屿拥有着大差不差的纬度温度,贩卖着大同小异的游玩项目,但因为游玩的价格有高有低,所以各个消费群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在乎性价比的,可以去芽庄或亚庇捡漏,三四千人民币就能畅玩一周,几十块钱就能实现在内陆奢侈的榴莲+海鲜的自由;
而向标准的中产看齐的则可以将钱包瞄准马代,人均万元的明星同款水屋住进去,椰子树下的白沙滩躺起来,还有中文管家全程服务,突出一个“尊”。
东南亚诸岛能满足你有关阳光沙滩的美好想象,但偶尔你也不得不承受下这份美好的“通货膨胀”——
如果赶上出游的旺季,又选了个网红岛屿,那你就大概率会解锁“酒店大爆满,海滩下饺子,饭店人挤人”等成就,让你跨越了山海,却还是绕不开令人烦躁的人山人海。
要想远离这些,那你就需要将自己的飞行里程继续拉长,去探索那些更遥远、更贵价的海岛。
比如斐济、夏威夷、巴哈马乔治敦,以及这两年很火的大溪地。
到这个级别的海岛游,万元就成了起步价,甚至两个人10多天玩进去一辆车的钱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此时,性价比便成了某种预设的束缚。毕竟在这些岛上,高开销所兑换的体验,确实一分钱一分货。
比如大溪地的核心波拉波拉岛,坐海观山,绿松石泄湖+顶级白沙滩+全球顶级的水屋,妮可·基德曼在这里度蜜月,卡戴珊家族在这里拍综艺。
而从这个层级再往上,进一步深入海岛这个概念本身,那这种旅游模式便俨然从“休闲”变成了“修行”:
比如有人去北极四岛,抵达一年只有三四百人来过的世界尽头,观察冰川的成长与消融,心系星球脉动;
也有人前往加拉帕戈斯岛,解锁一大堆这辈子都没见过的动物亚种,感受进化的神奇和大自然的伟大......
当然,所谓的旅游层级说到底也就是图一乐,归根结底,不论是家门口的海岛还是位于世界另一端的,那于广阔蔚蓝中所浮起的陆地,总是对格子间里的都市白领们产生一种强烈的吸引力——
让他们情愿,在难得的假期,花钱将自己短暂流放。
海岛,一场属于中产的“限时逃离”
年轻时,老G觉得海岛旅游有两个缺点:
交通不便,信号不好。
而在打工十多年后,老G变了。
如今的他,觉得海岛游只有一个缺点,就是贵。
距离远、信号不好,都成了海岛的巨大优势。正是因为无法时刻与陆地相连,才给了海岛的度假客们,一种难得的逃离感——
在这个遗世独立的地方,在日常被海峡与浪潮所隔绝后,不少度假客们的生活,便回归到了生活最“初始”的设定。
每天睁开眼睛,脑海里盘亘的不再是报表与策划和领导,也不是那一个个被咖啡强行诱导出的“头脑风暴”,取而代之的,是几个极其简单的生活之问:
今天吃什么?今天去哪里潜?今晚在哪片海边散步?
当需要做的选择变少了,对未来的焦虑就自然蒸发了。大脑终于在面对碧海蓝天之时,获得了宝贵的“宕机”权利。
脱离钢筋水泥的城市和灯火通明的格子间,不与陆地相连的小岛是一个天然的世外桃源。只有彻底离开日常熟悉的场景,才会发现自己的肌肉和大脑有多紧绷。
岛屿提供了另一种参照系。
这里没有KPI,也没有deadline,你能清晰感受到时间的缓慢流淌:潮汐一涨一落,太阳从东到西,夜晚的风与白日的光交替——一切都在提醒你,生命可以按照自然的节奏展开,不必永远被时钟和消息推着往前跑。
花钱把自己从城里“赶”上岛后,都市人才久违地体会到,原来生活是可以漫无目的的,人是可以“无用”的。
海岛游,是都市人周期性对抗生活僵化的解药。而这,大概就是海岛游的终极意义。
本文来自作者[种树辰]投稿,不代表发展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stcode.vip/rcfx/202510-5185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发展号的签约作者“种树辰”!
希望本篇文章《海岛游,在踩坑与避坑之间的短暂“流放”》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发展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文|凤凰WEEKLY 凯斯 编辑|闫如意 办公室里最资深旅游达人老G,今年终于倦了。 在经历了自驾游在高速堵车6小时、去景点被堵在山上动弹不得2小时、景区接驳压力过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