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交易大爆发,今年总额已超455亿美元!中国创新药能否打开增长新空间

  一笔笔BD(business development,业务发展)交易订单让中国创新药又香了起来。   据澎湃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刚刚过去的5月,至少6家国内创新药企对外官宣...

  一笔笔BD(business development,业务发展)交易订单让中国创新药又香了起来。

  据澎湃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刚刚过去的5月,至少6家国内创新药企对外官宣了BD交易订单,大部分是中外药企之间的跨境合作。重磅BD已然成为催化创新药二级市场行情的关键因素。在超60亿美元的大单官宣之后,三生制药(1530.HK)5月20日当天大涨32%,三生国健(688336)20日和21日收获两个涨停板。许多投资者开始关心,下一笔BD大单花落谁家。

BD交易大爆发,今年总额已超455亿美元!中国创新药能否打开增长新空间

  石药集团(1093.HK)更是开启了BD交易的“预告”模式,称公司有三项潜在交易处于磋商中,单笔潜在总金额约50亿美元。尽管石药集团强调“潜在交易未必一定会落实”,但5月30日,石药集团盘中最高涨超12%,收涨6.3%。

  全球来看,BD交易早已存在,买方通常是手握充沛现金流的知名大药企,卖方通常是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创新药企。近两年,BD卖方越来越多地来自中国创新药企。华福证券5月27日研报显示,2020年至2024年,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从92亿美元提高到523亿美元,首付款金额从6亿美元提升到41亿美元。2025年初至今,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金额已达455亿美元,首付款已达到22亿美元,全年有望创新高。

  在2025年初的第43届J.P.摩根医疗健康大会上,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局长直言:“2024年FDA批准的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分子中,超过50%的分子都来自中国。”当下,BD被视为中国创新药崛起的一大标志。与此同时,中国创新药也面临下一个拷问:中国创新药的潜力是否只能靠BD衡量?BD之后,未来中国创新药还有哪些增长点?

  跨国药企为何偏爱中国创新药资产?

  自2015年开始,在政策、人才、资本等多因素的推动下,中国创新药获得长足发展,在资本市场一度“靠PPT就可以融资”,但这种热度并未能持续。医药魔方数据显示,创新药一级市场报道的融资额从2013年的36亿元增长到了2021年的620亿元,到2022年降到了393亿元,同比下降36%。

  医药向来是一个烧钱的行业,业内知名的“双十理论”就指出,做出一个创新药需要十年时间,花费十亿美元。随着“低垂的果实”越来越少,“双十”的数字或还在增长。当资本市场遇冷,叠加经济周期调整、支付政策等多因素的影响,医药领域也迎来了“寒冬”。尚没有商业化产品的biotech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处于创新转型的传统大药企也需要开辟国际化的新路径,实现自我升级。

  相比国内创新药企,不少跨国药企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部分药企更是手握“销冠”级别的明星品种,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没有谁可以一直躺在过去的成绩单上。以当前“销冠”默沙东的K药为例,其核心专利将于2028年到期,届时将面临一众生物类似药的激烈竞争。类似的还有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该药2024年全球收入超过280亿美元,但其专利也将在2026年到期。

  跨国药企向来舍得在创新研发上砸钱,2024年,全球制药巨头研发投入TOP10研发投入合计超过1200亿美元。面对寻找业绩新增长点的痛点,除了自力更生,从0开始自研一款创新药,“买买买”显然是一个风险更低的方式。有外企高管此前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到,公司来自外部的研发管线占比达60%。

BD交易大爆发,今年总额已超455亿美元!中国创新药能否打开增长新空间

  一边是手握在研管线却缺钱的本土创新药企,一边是不缺钱而需要为产品管线注入新血液的跨国药企,两者最终牵手可以说是自然而然。一位医药人士在近期的公开会议上分享了一组数据:跨国药企外部采购管线来自中国企业的比例逐年上升,2020年为10%,到了2023年达到29%,2024年这一比例达到31%。

  站在中国药企视角,国金证券研报指出,我国创新药出海方式,主要可归集为三类:“自主出海”“合作出海”“借船出海”。其中自主及合作出海虽然长期收益大,但壁垒高、风险和成本大,而基于我国目前创新药企所处的发展阶段,借船出海自然成为了目前最适合中国创新药出海的方式之一。与海外成熟(或已上市)的创新药及其体系相比,我国创新药目前发展正处于成长爆发期、新分子开发不断涌现,为了尽早兑现创新分子价值、分担研发的成本风险,国内创新药企更多选择BD方式将分子海外权益授出,而BD本质是IP的交易而非制造端“有形产品”的转移。

  为何偏偏看上了中国创新药资产?答案之一是性价比高。有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当下,跨国药企也在降本增效,虽然相比biotech不差钱,但买管线也会更加谨慎,更倾向于寻找物美价廉的管线。来自中国的创新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已获得关注。在资本寒冬的大背景下,中国创新药估值处于低位,此时确实是外企“扫货”的好时机。

  PD-1/VEGF双抗药物被不少医药人士视为国产创新药性价比的代表案例之一。5月20日,三生制药宣布,与辉瑞就PD-1/VEGF双抗SSGJ-707在全球(不包括中国内地)的开发、生产、商业化权利,首付款潜在总金额超60亿美元。有意思的是,辉瑞也曾与美国Summit达成临床试验合作,共同推进PD-1/VEGF双抗依沃西与辉瑞多款抗体偶联药物在多种实体瘤中的联合治疗应用。

  依沃西来自中国,由康方生物(9926.HK)自主研发,该药因“头对头”击败K药而获得全球瞩目。在与辉瑞的临床试验合作公布之时,有声音认为,辉瑞可能有意向通过summit买下这款PD-1/VEGF双抗,但最终辉瑞用60多亿美元直接买下了三生制药的同靶点药物。

  上述分析人士指出,Summit唯一正在推进的管线就是依沃西,业内普遍认为,该公司有可能被某家跨国药企收购。在辉瑞与三生官宣达成合作之时,Summit的市值在200亿美元左右,此时跨国药企买下其手中的双抗授权,可能也需要200亿美元,而直接买另一款来自中国且有还不错临床数据的同靶点药物,最高只需要60多亿美元,显然后者更具性价比。

  BD能否衡量中国创新药的价值?

  虽然中国创新药在BD之下显示出蓬勃生机,但质疑的声音也始终存在,比如有行业声音认为,BD是“卖青苗”,外企卷走了中国创新药成果。也有观点认为,某些BD“卖亏了”。

  此前有海外药企高管向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BD是一种市场行为,应该从商业化的角度去判断。对于很多小型biotech而言,BD背后是生存问题,只有活下来,继续留在创新药的牌桌上,才有机会谈论以后的长远发展。也有国内药企高管认为,有些中国创新药企的现金流不算十分充裕,在谈BD合作交易时可能有一些退让,但最终达成交易,一定是双方找到了都满意的平衡点。

BD交易大爆发,今年总额已超455亿美元!中国创新药能否打开增长新空间

  从最初简单的一款或几款产品的权益交易,如今的BD也开始出现新的形态NewCo(New Company)。2024年5月,恒瑞医药(600276.SH;1276.HK)公告称,将三款GLP-1类创新药除大中华区以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美国Hercules。这家美国公司向恒瑞医药支付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款总计1.1亿美元,潜在总价值超过60亿美元。与此同时,恒瑞医药还取得Hercules公司19.9%的股权。

  简单来说,NewCo就是将公司产品管线海外权利授予海外新成立的公司,获得一定的股权及资金支持,同时引入海外基金,搭建国际化团队,实现产品出海。甬兴证券2025年4月研报认为,NewCo模式的优势有两大方面,一是相比于传统BD给跨国药企,NewCo可以将更早期的潜力管线实现出海,而无需等待成熟的临床数据,可以借助海外资本,实现研发项目的国际化定价;二是收益模式更加科学、交易对象更加多元化,对应BD成功的概率也更大。预计未来 NewCo 模式仍将是创新药出海的重要模式。

  NewCo模式下的跨境交易依然在持续。5月27日,岸迈生物宣布,与Juri Biosciences签订一项全球许可协议,授予后者用于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的靶向KLK2和CD3开发的TCE全球独家权利。岸迈生物有权收取高达2.1亿美元的资金,包括首付款,和开发、注册和商业化相关的里程碑付款,以及特许权使用费。据悉,Juri是一家整合专用资本与自有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的风险投资公司TCG Labs Soleil旗下投资组合公司。虽然官方并未披露岸迈生物是否持有Juri股权,但从目前信息来看,Juri确实属于一家NewCo,这笔交易也被视为NewCo模式落地的实例。

  一位国内某药企高管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NewCo形式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可以让国内药企把更多的未来价值留在公司内部。在这个过程中,本土药企也可以继续学习和发展,跟着新公司一起慢慢长大,这也是本土药企实现国际化战略的途径。

  未来增长点在哪里?

  大大小小的BD交易除了在二级市场掀起波澜,相关成果也开始逐步兑现,并直接体现在相关药企的业绩上。2024年,百利天恒(688506)、科伦博泰生物(6990.HK)、和誉医药(2256.HK)等创新药企实现扭亏,核心动力大都是BD交易的确认收入。

BD交易大爆发,今年总额已超455亿美元!中国创新药能否打开增长新空间

  类似扭亏的还有康方生物。2022年,康方生物与美国Summit 就依沃西的全球开发达成合作,首付款5亿美元,交易潜在最高总金额达到50亿美元,刷新了当时中国创新药授权交易总金额的最高纪录。靠这笔交易,康方生物在2023年扭亏。不过,到了2024年康方生物再次扭亏,原因是2024年商业授权收入较2023年的29.23亿元大减超过95%。

  如何让BD不再是“一次性交易”,国内药企也开始有不同的探索。复宏汉霖高管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对于BD交易来说,只有走过临床研发,最终成功注册上市并取得销售额才能称得上是闭环。对于BD,公司并非单纯追求短期内的大额营收,而是致力于发挥公司在产品开发、注册、生产等环节的累积优势,推动产品在当地市场落地,从长远看,里程碑和产品上市后的收益能为公司带来持续的营收。

  “一款在研产品被买下权益后,其推进速度受到买方大药企研发优先级、同类产品市场竞争格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卖方而言,除了首付款是实打实的收入,其他里程碑款项往往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触发,这导致首付款后授权收入存在不稳定和不确定性。这也是为什么当下BD首付款金额越高,市场关注度越大。另外,也有不少BD最终因为一些原因终止。”某国内药企人士认为,BD收入是创新药企短期内的“输血”,想要长期发展,依然要依靠自身“造血”能力,通过创新成果的兑现,支撑业绩的持续增长,才能成为比肩当下跨国药企的创新大药企。

  无论何种模式的BD,指向的都是中国创新药的出海之路。中国创新药如何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医药健康市场实现“高投入-高回报-高投入”的正向商业循环,也是众多行业人士的期待。

  政策端已经有利好消息。2024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会议指出,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此后,多地在鼓励创新药械发展方面也给出了支持政策。

  在支付端,2025年1月,国家医保局召开支持创新药发展企业座谈会。会议指出,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着力完善“1+3+N”多层次保障体系,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引导惠民型商业健康保险将创新药纳入保障责任。

本文来自作者[宇娟]投稿,不代表发展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stcode.vip/zhishi/202509-34145.html

(55)

文章推荐

  • sp3下载ghostXPsp3下载

    xpsp3原版光盘系统下载1、xp系统安装教程:xp系统下载到电脑怎么安装具体步骤是什么下载地址中关村ghostxpsp3原版系统iso镜像v20105中关村ghostxpsp3原版系统iso镜像集成海量硬件驱动,安装过程中提供选择安装。集成vb、vc++2002002010运行库库支持文件,确保

    2025年03月04日
    91
  • 德国总统正式签署财政方案 财政政策将迎重大转折

    当地时间3月22日,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正式签署《基本法》修正案,为德国政府通过新增债务融资的庞大财政方案扫清了最后一道障碍。这项巨额财政计划将为国防、基础设施和气候投资提供数千亿欧元资金。在德国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先后于3月18日和3月21日批准后,施泰因迈尔于法案通过的第二天迅速完成了签署程序

    2025年03月23日
    63
  • 国林科技:公司乙醛酸项目目前产能利用率维持在60%左右

    证券日报网讯国林科技3月24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乙醛酸项目目前产能利用率维持在60%左右。

    2025年03月24日
    67
  • 编辑常用斗玩茶馆开挂有挂吗(详细开挂教程)(麻将高手闭口玄机)

    :在成都某条老巷子的茶馆里,常客们提起“李叔”时总会竖起大拇指——这位年过五旬的麻坛老将,牌桌上永远神色淡然,仿佛一切尽在掌控。有人调侃他是“人形AI”,因为他几乎不开口闲聊,连摸牌的动作都像计算好的程序般精准。可就是这样一位沉默的牌友,连续三年蝉联社区麻将赛冠军,胜率高达78%。李叔的秘诀是什么?

    2025年03月30日
    71
  • 荨麻疹吃什么药荨麻疹吃什么药增强免疫力

    荨麻疹吃什么药1、局部用药-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洗剂:这些药物可达到暂时的疗效,能够缓解荨麻疹引起的瘙痒和红肿等症状。中药治疗-水煎服中药:采用荆芥穗、防风、僵蚕、金银花、牛蒡子、丹皮、紫背浮萍、干生地、薄荷、黄芩、蝉衣、生甘草等药材进行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凉服,对荨麻疹有一定的治疗效果。2

    2025年04月01日
    99
  • napnapping

    游戏nap是什么意思?Nap是一种短暂的睡眠方式,通常在白天进行,时长可以从几分钟到半个小时不等。在游戏中,nap常用于指玩家暂停游戏,并且保留游戏状态以便日后恢复,这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游戏的游戏非常有用。nap这个词也被用于描述某些游戏的操作状态。游戏nap是指玩家在游戏中进行的一种短暂休息行为

    2025年04月05日
    115
  • 丙烯酸酯胶丙烯酸酯胶粘剂有毒吗

    丙烯酸酯胶水和环氧树脂胶水各有什么优缺点?丙烯酸酯胶水对多数金属丙烯酸酯胶的粘合强度很高,但胶层较硬且脆。环氧树脂胶水则具有较好的韧性,适用于需要较高韧性的场合。然而,某些材料使用环氧树脂胶水粘合的效果可能不如丙烯酸酯胶水。在确定具体胶水类型时,需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粘合面积、使用环境、冲击强度需求

    2025年04月25日
    53
  • 31省新增本土101例(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195例 其中本土病例101例)

    中新网2月20日电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2月1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9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94例(广东32例,上海23例,江苏13例,北京6例,福建4例,浙江3例,山东3例,甘肃3例,广西2例,四川2例,天津1例,辽宁1例,湖北1例),含3

    2025年05月19日
    60
  • 白雨石获批出任恒丰银行董事、行长

      6月30日金融一线消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批复,核准白雨石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行长的任职资格。  公开资料显示,白雨石,男,汉族,1982年10月生,研究生,经济学硕士,2015年7月加入恒丰银行,历任恒丰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金融市场部

    2025年06月30日
    32
  • 吴声谈小米Yu 7火爆:所有商业模式创新的背后必然是组织创新

      8月3日,“新物种爆炸·吴声商业方法发布2025”举行。吴声在演讲中提到,所有的商业模式创新的背后都必然是组织创新。  提到小米Yu7的火爆,吴声回忆到,在2024年3月底,李翔访谈小米创始人雷军时有一句话非常打动自己,这句话就是“你能不能allin”。  吴声表示,雷军在发布的时候,

    2025年08月03日
    23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宇娟
    宇娟 2025年09月28日

    我是发展号的签约作者“宇娟”!

  • 宇娟
    宇娟 2025年09月28日

    希望本篇文章《BD交易大爆发,今年总额已超455亿美元!中国创新药能否打开增长新空间》能对你有所帮助!

  • 宇娟
    宇娟 2025年09月28日

    本站[发展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宇娟
    宇娟 2025年09月28日

    本文概览:  一笔笔BD(business development,业务发展)交易订单让中国创新药又香了起来。   据澎湃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刚刚过去的5月,至少6家国内创新药企对外官宣...

    联系我们

    邮件:发展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