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为红斑狼疮?
这些损害可能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萎缩、瘢痕、色素改变等现象,使患者的面部变得畸形,严重时会毁容。因此,这种病症被形象地称为“红斑狼疮”。这一名称不仅反映了疾病的外观特征,也体现了人们对这种疾病外观的直观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学界对红斑狼疮的认识逐渐深入。
病变仅限于皮肤者称为“盘状红斑狼疮”;有内脏多器官及多系统受累的则称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持久不愈的盘状红魔狼疮有可能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由于皮肤是红斑狼疮最常见的受累器官,所以以皮肤病的名称命名,但实际上该病是一多系统、多器官累及的疾病,当多个器官发生病变时称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简称“SLE”, 是一典型的自身免疫病。
表现为环状红斑或丘疹鳞屑性红斑。名称由来:由于红斑狼疮发生在面部的皮疹类似于被狼咬伤后出现的伤口,因此被称为狼疮。好发人群:红斑狼疮好发于1540岁的女性,但儿童亦不罕见。红斑狼疮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疾病,其诊断和治疗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如有相关症状或疑虑,请及时就医。
红斑狼疮是以红斑为典型临床表现,但此类疾病不仅表现为皮肤红斑,还可累及全身任何脏器,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好发于15-40岁女性,儿童亦不罕见。此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累及皮肤者称为盘状红斑狼疮,有多系统受累者称为系统性红斑狼疮,部分类型介于两者之间,例如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但异常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是确定的。它被归类为结缔组织病,并且是“免疫复合物病”的原型。
红斑狼疮是什么病
1、红斑狼疮是一种影响多个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青年女性多见。它可能侵犯皮肤、黏膜、肌肉、关节、肾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诊断通常依赖于血液中特定自身抗体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非传染性疾病,而是与遗传因素有关,家族中有红斑狼疮病史的人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2、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疾病,可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不仅与遗传易感性有关,还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肠道菌群紊乱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3、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在于体内结缔组织广泛存在非化脓性炎症。这种疾病可以影响皮肤、肾脏、心血管系统和关节等多个器官和部位,导致不同程度的症状。该病常见于青年女性,其中一种表现形式是局限性盘状红斑狼疮,主要出现在面部,呈现出蝶形的淡红色斑点。
4、红斑狼疮的全称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积多系统、多器官并且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儿童、老人中可以发病,但最常见的发病人群是育龄期的女性,基本病理改变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血管炎。
5、红斑狼疮(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发生于15至40岁的女性。红斑狼疮属于疾病谱系疾病,可细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深在性红斑狼疮(LEP)、新生儿红斑狼疮(NLE)、药物性红斑狼疮(DIL)等多种亚型。
红斑狼疮的症状有哪些
1、关节和肌肉疼痛:红斑狼疮早期可能出现肌肉疼痛,有时伴有轻度肌力下降。这种症状可能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症,尤其是在手指、手腕、肘部和膝关节,尽管如此,X线检查通常不会显示关节破坏。 低热:大约90%的红斑狼疮患者会经历不规则的发热,通常为低热。在疾病恶化时,可能伴随有高烧。
2、红斑狼疮晚期患者症状显著,严重影响生命质量,甚至威胁生命。患者常表现为关节肿痛,对称性分布,手近端指间关节、膝、足、髁、腕关节均可受影响。此外,晨僵现象也较为普遍。肾脏疾病是晚期红斑狼疮的重要特征,约半数患者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白细胞尿、低比重尿、浮肿等症状。
3、%至100%的患者在初期会出现乏力,这种乏力感可能是疾病活动的早期信号,有时甚至在皮疹或关节肿痛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此外,60%的患者会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伴随其他全身性症状。在病情进一步恶化之前,体重可能会逐渐或迅速减少。
4、红斑狼疮早期手部症状表现多样,与起病方式有关。一部分人以关节炎起病,表现为双手指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肿胀、疼痛、触痛或积液,常被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
5、一般症状:本病男女之比为1∶7~9,发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幼儿或老人也可发病。主要症状包括疲乏无力、发热和体重下降。 皮肤和黏膜:皮肤和黏膜表现多种多样,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特异性皮损有蝶形红斑、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盘状红斑。
为什么会得红斑狼疮
1、遗传因素在红斑狼疮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红斑狼疮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黑人和亚洲人患红斑狼疮的比例高于白人。同卵双胞胎中红斑狼疮的发病率高达69%,而异卵双胞胎与非亲属人群的发病率差异不大。这表明遗传因素在红斑狼疮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环境因素也是红斑狼疮发病的重要诱因。
2、遗传因素:红斑狼疮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特定的基因变异可能增加个体患红斑狼疮的风险。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紫外线照射、化学物质的暴露等也被认为是红斑狼疮的触发因素。此外,生活中的压力、情绪变化也可能与红斑狼疮的发病有关。
3、遗传因素是红斑狼疮诱发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在有红斑狼疮家族史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5%-12%,具有红斑狼疮遗传基因的人一旦遇到某种环境中的诱发条件就会发病。感染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与持续而缓慢的感染有某种关系。
4、遗传因素:临床观察显示,红斑狼疮有时会在家族中聚集,如母女或姐妹同时患病,这表明红斑狼疮可能具有遗传倾向,但并非遗传病。 环境因素:紫外线照射被认为是红斑狼疮发病的一个触发因素。紫外线能导致皮肤细胞损伤,进而引发免疫系统的反应。
本文来自作者[寄梅]投稿,不代表发展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stcode.vip/txbk/202504-1542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发展号的签约作者“寄梅”!
希望本篇文章《红斑性狼疮红斑性狼疮有什么症状》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发展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为什么称为红斑狼疮? 这些损害可能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萎缩、瘢痕、色素改变等现象,使患者的面部变得畸形,严重时会毁容。因此,这种病症被形象地称为“红斑狼疮”。这一名称不仅反映了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