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数据:全市疫情连降4年,防控成效全国前列
【标题党引爆全网】
“成都艾滋病患者达17万,传播者石某专挑女性下手!”2025年3月11日,一则配着惊悚字幕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画面中,一名戴口罩的男子声称“成都已成艾滋病重灾区”,视频迅速收割5000+转发、900+点赞,评论区充斥着恐慌:“不敢出门约会了”“这数据太吓人”。
▶ 谣言背后:一场微信群骂战引发的闹剧
3月17日,成都武侯公安双楠派出所民警突击行动,将躲在出租屋刷手机的唐某抓获。经审讯,这名32岁的房产中介承认:因在微信群与同行石某争夺客户发生口角,为报复对方,他盗用网络素材,将石某照片与虚构的“艾滋病传播者”标签拼接,并捏造“17万感染者”数据发布。
“我就是想让他社会性死亡,没想到闹这么大。”唐某懊悔道。目前,他因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被行拘5日,成为2025年成都首个因造谣艾滋病被拘的案例。
▶ 官方亮数据:真相与谣言的天壤之别
面对公众疑虑,成都市疾控中心火速辟谣:
• 真实数据:2025年2月全市新报告艾滋病病例仅811例,较2020年峰值下降72%,且98.7%的感染者经治疗已无传播风险;
• 传播结构:异性传播占84.6%,同性传播占14.1%,学生群体感染率五年仅微增5%;
• 防控成果:母婴阻断成功率连续5年超98%,流动人口筛查覆盖率达93%,均居全国省会城市前三。
▶ 旧案重提:造谣者的“数字游戏”
这并非成都首次遭遇艾滋病谣言。2024年12月,女子王某丽将全国年度新增病例11.05万例的数据“嫁接”到成都,炮制“一年新增11万感染者”的谣言,同样被行拘5日。警方提醒:“这类谣言往往偷换统计口径,把‘全国数据’伪装成‘本地数据’,利用公众对专业术语的陌生制造恐慌。”
▶ 市民声音:从恐慌到理性
• 上班族李女士:“看到视频时吓得删了所有交友软件,后来查了疾控官网才安心。”
• 高校防艾社团成员小张:“我们每周进社区科普,但谣言传播速度比科学知识快十倍!”
• 感染者互助组织负责人:“污名化让很多人不敢检测,反而加剧传播风险。”
▶ 防谣指南:三招识破“数字陷阱”
1. 查源头:认准“成都网络辟谣”“中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等官方平台;
2. 看逻辑:成都常住人口约2100万,若真有17万感染者,占比将达0.8%,远超全国0.06%的平均水平,明显违背常识;
3. 辨动机:涉“性”“疾病”“地域黑”的爆款内容,需警惕背后商业炒作或私人恩怨。
▶ 专家呼吁:让科学跑赢流量
“每出现一次谣言,咨询检测量就会暴跌20%。”四川省传染病医院专家透露。研究表明,恐慌导致的回避检测行为,可能使30%的潜在感染者延误治疗。对此,成都计划推出“谣言粉碎机”AI系统,实时监测并弹窗辟谣,同时扩大高校匿名检测点至200个,用透明化对抗污名化。
• 成都防艾新招:试点超长效HIV注射药剂,半年一针替代每日服药,提升治疗依从性;
• 全国对比:成都艾滋病治疗成功率(98.7%)比全国均值高出5.2个百分点,母婴阻断技术已成行业标杆。
本文来自作者[水云]投稿,不代表发展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stcode.vip/rcfx/202504-965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发展号的签约作者“水云”!
希望本篇文章《成都疫情源头(成都惊现17万艾滋病谣言警方出击)》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发展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真实数据:全市疫情连降4年,防控成效全国前列【标题党引爆全网】“成都艾滋病患者达17万,传播者石某专挑女性下手!”2025年3月11日,一则配着惊悚字幕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